当前位置:首页 > 社科研究 >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学有载体、学有内容,州社科联与州委宣

发布时间:2015-03-23  责任编辑:网站管理员

贡波扎西 陈安强  文强

摘  要】阿坝州藏羌民族服饰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及旅游开发价值。从旅游学的角度分析,阿坝州藏羌民族服饰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策略包括服饰商品、节庆活动与服装表演以及文化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等。
关键词】藏羌民族服饰; 文化资源; 旅游价值; 旅游开发
服装服饰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和一种物质文化,经历了悠久而灿烂的发展历程。它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活必需品,又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形成各族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当旅游者来到旅游地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当地人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民族服饰以其鲜明的实用性、审美性、文化性、历史性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点,而服饰旅游资源的民族特色是否极其鲜明对它的开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1]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川西北高原,境内有许多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其中包括九寨沟和黄龙两个世界自然遗产的全部和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保护区,旅游业正日益成为阿坝州的支柱产业。阿坝州总人口85.1万余人,其中,藏族占54.5%,羌族占18.4%。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随着阿坝州旅游兴州,建设藏区第一州的发展目标的确立,藏羌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旅游价值更加凸现出来。
阿坝州藏羌服饰主要分为安多草原牧区藏族服饰、嘉绒河谷农区藏族服饰和东南部羌族服饰三大特色区。这三个区的服饰各有特色,形成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阿坝藏羌服饰文化,组成了阿坝州一道绚丽的人文旅游的风景线,是阿坝州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州内世界级的自然旅游资源,深挖文化内涵,开发藏羌服饰文化,必将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一、阿坝藏羌服饰的分布及特征
阿坝州藏羌民族服饰旅游资源丰富,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片雪山草地间生活的藏羌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丰富多彩,令人炫目的民族服饰。下面就按地理分布对阿坝州最具特色的藏羌民族传统服饰作介绍。
(一)北部安多草原牧区服饰
阿坝州北部的阿坝、红原、若尔盖、壤塘,以及松潘的部分地区,多是地势平缓起伏,广袤无垠的草原牧区,因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因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凉爽,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藏族服装服饰往往是与生存功利目的和审美观念交织在一起的,但首先是功利目的。
藏袍,安多藏语称“卧谷”,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袍服宽肥袖子长大。牧民着袍习惯穿左袖袒露右臂右袖下垂,天气暖和或劳动需要时还可以将双袖退出束扎在前腰际。晚上把宽大的藏袍拉伸就“日当衣服夜当被”,早晚冷中午热,四季变化皆可适用。安多牧区藏族的佩饰品在设计和佩戴方式上都兼顾考虑美观、实用、积蓄财富等多种功能,如妇女的手镯原是挤奶时防止牛奶顺手臂渗入衣袖的阻隔工具,多用木、骨原料制成,后来渐渐演化为妇女的佩饰品,质地也发展为金、银、玉、象牙等贵重材料。佩饰种类可谓繁多,主要有头辫饰、项胸饰、指腕饰、衣袍边饰、腰佩等等。光是头饰就有很多种,珊瑚、琥珀等为骨架做成的头饰被视为头饰之冠,为当今少女所追求。红珊瑚间有绿色宝石镶嵌,在少女的头顶无比明快、亮丽,多彩多姿显现出婀娜风姿。硕大的珊瑚和玛瑙自妇女头顶排列而下,还有金银打制的工艺品配在各色珍贵饰品中间,在显露天然美的同时也展示了富有。
安多藏区不分男女,都爱佩带珊瑚项链,而且很注重珊瑚的大小,色泽和形状,配戴的项链多为中间的珊瑚较大,继而则渐渐细小,珊瑚间又镶嵌鲜艳的绿松石、九眼珠、金或银的点缀,依家庭条件,富有者项链的珊瑚个头及镶嵌宝石等均较大。
(二)中部嘉绒农区服饰
嘉绒藏族服饰衣服多用自产的牛、羊毛吊成线后织成毪衫,或用自产的麻布缝制衣服。男子服饰称“大领衫”。袖口尺余,下翻开衩高,无领,用料8——9米,每个纽扣处另外缝有一块一指宽3厘米长的小红布条。妇女穿短衫和百折裙,腰拴蓝色围裙或镶金花边的黑围裙,同时腰上系一根自织的花带子,头发加假发和发线将其编成两根脚辫子,头上顶一块折叠成六层的黑色头巾,用辫子扎紧。头巾用五色线锁边,绣成各种图案。衣襟上则要缝制一条约10厘米宽的红色或其他颜色的边子。
另外嘉绒男子每人有一套比较细的白毪衫,妇女每人有一套绣有精致花边的上衣和一条五颜六色的百褶裙,此为节日盛装。男子节日服装名为“答尔申瓦”。头戴白色或杂黄色牛蹄皮子镶边的帽子,胸前挂“嘎乌”( 佛和佛龛内装有护身佛的经包),腰系天蓝色或黄色腰带、火镰、吊刀, 脚上穿用牛皮与红布自制的嘉绒语叫做“甘孜伦”的靴子。妇女的节日服装一般要比平时的服装镶的边宽些或采用金丝线镶衣边的白褂子、白裙子。白褂子用白羊毛织成的斜路花纹料子做成,裙子用细白麻线织成的料子做成,圈裙前面拴有青或蓝红三色的布围腰,头顶黑色胡帕,帕边绣有花纹,上配有银制或金制的镶有珊瑚、玛瑙的顶盘,以假发辫围绕头部,裹缠两三圈,耳边吊有镶有珊瑚等宝石的耳环。胸前挂有用丝线穿成的珊瑚链子,腰间系腰带,外边再拴一条宽边花带以及银制针筒和围腰盘、银带扣。男女锅庄服除在盛大节日穿之外一般都放在家里不轻易拿出来,有的服装已经传了好几代人。
(三)东南部羌族服饰
羌族的服饰较为朴素,男人喜着青色或白色头帕,穿自制的麻布长衫,外套一件无袖子的羊皮褂子,这种褂子可用来防寒、挡雨、垫坐。脚穿有鼻的自制布鞋“云云鞋”,鞋尖微翘,状似小船,鞋帮上绣有彩色云卷图案及波纹,十分别致。还穿皮鞋、布鞋。脚上裹牛、羊毛制的毡子绑腿,绑腿有保温和护腿的作用,年轻女子还在绑腿上缠红脚带子,男女皆束腰带。
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或青色头帕,但在茂县黑虎乡一带,妇女们一律都戴白色头帕,青年妇女常包绣有各色图案的头帕或用瓦状的青布叠顶在头上,用两根发辫盘绕作鬓。一般冬季包四方头巾,上绣各色图案,春秋季包绣花头帕,穿有花边的衣衫,衣领及袖口上镶排梅花形银饰,腰系有花边的绣花飘带。喜戴银牌、领花、耳环、圈子和戒指等饰物,富有人家还在戒指上镶嵌玛瑙、玉石及珊瑚,有的胸前带椭圆形的“色吴”,上有用银丝编织的珊瑚珠,用来祈求佑福增寿。挑花和刺绣,是羌族妇女的拿手好戏。这些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古朴精美的绣品,无论是点缀服饰还是装扮居室,都显得秀美而大方。
二、阿坝州藏羌服饰资源的旅游价值
民族服饰文化是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坝藏羌服饰文化是藏羌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属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服饰百花园中的奇葩。随着阿坝州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经营者不断增多,景点雷同性增强,旅游者需求转变,提升和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成为阿坝州旅游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当今不断兴起的民俗风情旅游中,具有丰富内涵的藏羌服饰文化,无疑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旅游价值。
(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从一定意义上说,服饰又是没有文字的历史文献,是了解和认识这个民族的绝好史料,也是了解这个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2]阿坝藏羌服饰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是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礼仪、宗教信仰等人文环境因素的积淀与刻画,承载着藏羌民族的性格、心理、精神、伦理道德,体现了地域性、民族性等个性特征。服饰便成为阿坝藏羌民族区别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旅游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正是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而产生旅游动机。”[3]虽然州内一系列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景点是阿坝州旅游的市场卖点,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审视的话,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正是隐藏在耀眼的景点下的次要因素,原因在于阿坝州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即内地汉族人民的文化背景与藏羌人文环境、藏羌文化间的差异。旅游者普遍具有求新、求奇、求美的心理需求,而能保持藏羌文化的民族性、古老性和独特性的服饰文化资源,自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比如有一种藏族样式和图案的上衣,藏语称之为“堆同”,因为其具备的藏族特色和保暖实用的特点,已经成为很多旅游者最爱购买的旅游商品。
藏羌服饰的丰富文化内涵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制作藏族传统防水衣要使用一种羊毛毡子“辛布”,而藏族牧民制作“辛布”一般要数人同时席地而坐,一同用手推卷羊毛,一边口唱劳动歌曲,其制作过程具有相当的观赏性,对于其他民族的旅游者来说吸引力很强,如能设计一些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让游客自己亲手制作羊毛毡,则必会留下深刻印象,受到欢迎。同时,从衣料选择可以窥见藏民从事农牧业、手工业、商业和狩猎等产业分工的情况,而藏族群众特别是牧民把几代人积攒的财富用来购买首饰,戴在身上,人到何处财到何处,这是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牧民特殊的消费方式和积存、遗传财富的方式。旅游者通过了解这些习俗以后,对他们倍感神秘和陌生的游牧民族生活方式无疑会更充满遐想和想了解的欲望。
藏羌服饰的生产过程也对旅游者具有诱惑,因为它展示了藏羌人民在熟皮、制革、裁剪、缝纫、刺绣、印染、首饰加工等方面独特技艺和工艺水平。如缝纫就有缝、接、挑、勾、绣、压、镶、滚等针法。尤其“堆绣”是藏族工匠特有的技艺,用各色丝线在绸缎上绣出老虎、鹰、狮子、龙等图案后制成各大寺庙的跳神衣。造型美观、技艺精巧。茂县、汶川、理县等地的羌族妇女与男子衣服不同的地方是领边、袖口、腰带和鞋子上常挑有圆圈纹、三角纹等几何花纹图案,衣领上镶有一排小颗颗梅花形图案银饰。挑绣的图案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象,如植物中的花草,动物中的鹿、狮、兔及人物等等。所挑绣之景物,无不栩栩如生,内容则多含吉祥如意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的意义,如“团花似锦”、“鱼水和谐”等。可在公路沿线专门设置针对游客的民族手工服饰工场,游客在参观的同时难免产生购买的欲望。
(二)艺术审美价值
艺术审美是旅游审美的主要内容,审美价值是服饰追求的基本功能之一。从远古人类服饰的产生到现代服饰的发展变化,始终都离不开人类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心理驱动。同样,阿坝藏羌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也受到各民族审美意识与审美观念的深刻影响,使其以鲜明的特色、精美的工艺、各异的样式和独特的风韵著称于世,其间所表现的美是极其丰富和多样的。
生活在高寒牧区的藏族牧民喜欢穿着皮袍,宽大厚重,简洁凝练,给人以粗犷豪迈的感觉。牧区妇女把头发编成上百根小辫,再用线把这些发辫逐根联结成网状的两块披于颈后。两边各吊上一颗白银镶嵌的绿松石珠子,两鬓的小发辫辫端各摇曳着一颗银制的耳环,镶着金花或银花的项链配搭上长短不等的各色珠串。胸前再挂一个银光闪闪的佛像盒。红色的腰带上佩挂着银制的桃型圆盘,连接成三角形坠子下吊的是一个个银串铃。柔软的腕臂上戴的是象牙或金银手镯,尖尖如苟的十指上戴着各式各样的戒指。世居岷江河谷的羌族男女喜好羊皮坎肩,坎肩既可保暖,又可防止背负重物的磨损,具有很强的劳动保护作用。坎肩周边长长的羊毛飘飘,有风摆垂柳枝,白雪映红霞的风韵。羌族妇女喜戴特大的银质耳环、圈子、簪子、戒指和牌等饰物,这些饰物也有用玉或珊瑚制成的。妇女腰上佩银质针线盒一个,男子则佩银质烟盒一个。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有这些无不体现着藏羌民族服饰的精美绝伦,让旅游者感受到一种异域文化之美,让他们觉得正是这种民族服饰给他们带来城市里难得的赏心悦目,给旅游者带来不尽的美的享受。
(三)投射历史,反映民俗
很多旅游者除了观赏美丽景色外,也有着很强烈的求知欲,对于民俗、地方历史、民间传说这些东西百听不厌。而阿坝藏羌民族的服饰,如同一部无字的史记,记载着荒古的神话、始祖的业绩、家族的宗谱、民族的历史。同时,“服饰习俗与民俗具有不可分割的共生性。它具体地表现为,服饰是民俗生活的产物。一个民族或居民聚落点,有什么样式的风俗、习尚,就会产生什么样式的服饰。”[4]对民族服饰的探究和了解,是获取这些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比如藏族游牧部落历史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居无定所,行踪不定,因而形成将财产转化为妇女首饰的习俗。至今牧区女子都以首饰的贵重而出名,其实那只是古代将财产方便携带的一种方式而已。可见,少数民族服饰上刻录着各民族艰苦奋斗的历史。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游客,对少数民族服饰的欣赏,就好像呼吸到一股夹杂着泥土清香的新鲜空气,不仅得到美的享受,更可从历史文化积淀中获取知识。
三、阿坝州藏羌服饰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策略
民族服饰文化是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坝藏羌服饰文化是藏羌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属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服饰百花园中的奇葩。在当今不断兴起的民俗风情旅游中,具有丰富内涵的阿坝藏羌服饰文化,无疑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
(一)服饰商品
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反映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故而服饰商品的开发潜力最大,它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还有纪念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特点,还能全部开发为旅游商品,供旅游者选购。服饰商品主要有以下3种:(1)服装。各个民族的服装都可以加工成衣,特别是原汁原味的手工制作,更有经济价值。如藏族手工传统图案的坎肩、背包、拉萨女藏袍,羌族的手工刺绣挂包、鞋垫、长衫,都是传统与现代之作,既有古典之美,又有现代之韵,很受女性的青睐,开发潜力极大,有的服饰开发已走向企业化之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2)饰品。这一类饰品种类多、式样多,便于携带,不仅具有艺术性和纪念性,而且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如:藏族的佛珠、银腰带;羌族的腰饰、鼻烟壶等,几乎每个旅游者去旅游景点时都会购买几件。(3)服饰娃娃。具有高度仿真性的民族服饰玩具娃娃不仅观赏性强,也能起到旅游纪念的作用,深受游客青睐,制作此类玩具一定要严格参照藏羌服饰比例,用料也尽量使用真实的原材料。此外,还有各民族的刺绣、编织等也成为旅游者必买的旅游纪念品。只要深入开发这些旅游商品,它的前景就更为广阔。
(二)节庆活动与服装表演
各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而节日期间,人们都会穿上最漂亮的民族服饰展示自己,因此要充分利用节庆活动来展示各民族的服饰。目前州内已有一些地方性的节日,如红原牦牛节,已经起到很好的效果,既开发了民族服饰旅游资源,又促进了当地经贸活动的开展。节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民族服饰表演,再加上在旅游景点或景区内,定期举行民族服饰的专场表演与展示,这样,既宣传了民族服饰,又能使民族服饰走上专业化道路。条件成熟,还可以由景区走向城市,举办民族服饰文化周活动和民族服饰巡演,向外地游客介绍自己民族的服饰文化。
(三)文化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
旅游之美美在过程,由于服饰文化蕴涵保留在人们生活之中,制作穿戴服饰的人本身便是一种民俗旅游资源。可以考虑以参观民族地区居民日常起居生活、服饰作为专门的旅游线路。如各少数民族大都以村寨的方式居住,可以在阿坝州境内设计多条观赏民族服饰和原始村寨文化的旅游线路。如草原游:若尔盖郎木寺—唐克—红原麦洼,观赏牧区服饰精华;嘉绒游:理县米亚罗——马尔康——金川马奈,了解嘉绒服饰的流派; 杂谷脑河谷游:理县桃坪——米亚罗,领略羌族和嘉绒藏族服饰之美;岷江河谷游:汶川萝卜寨——茂县黑虎——松潘小姓,感受羌族服饰各地风格。阿坝藏羌服饰不仅可以观看欣赏,还应该使游客成为该服饰文化之一员,成为创造美的主体,体验其深刻内涵,加深印象与感受,满足探索异域风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可以让游客参与服装的制作与穿戴,让人终生难忘。
此外,还可以进行馆展陈列式的开发,以及尝试进行企业化运作等模式,概而言之,阿坝藏羌服饰文化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若组织力量配合当地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配套开发,势必为壮大旅游经济,发展旅游业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