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科研究 >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阿坝州“藏羌走廊”建设的优势、挑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8-07-17  责任编辑:网站管理员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杜永彬


研究和认识阿坝州“藏羌走廊”,首先应当认清三个问题:第一、用“藏羌走廊”替换“藏彝走廊”。由于阿坝州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和羌族,所以在研究和认识阿坝州的历史和现状时,用“藏羌彝走廊”就不吻合,使用“藏羌走廊”更为确切。第二、认清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规划和研究进展。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2014年发布了《关于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总体规划》。[1]这对于研究和认识阿坝州“藏羌走廊”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了一股“藏彝走廊”或“藏羌彝走廊”研究的热潮,取得了一些较有分量的科研成果,如《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中间圈》、《交流与互动--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地域棱镜--藏羌彝走廊研究新视角》。[2]并且设立了一些研究机构,如西南民族大学的“藏羌彝走廊民族问题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和羌学研究中心,研究主题是民族关系与社会治理、民族社会文化与依法治理、民族文化问题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文化资源保护问题与产业发展。还立项了一些重大研究项目,如国家社科积极重大项目《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研究》。[3]第三、认清阿坝州的州情和“藏羌走廊”研究的进展。研究和认识阿坝州“藏羌走廊”及其建设,还应当认清阿坝州的州情、阿坝州研究和“藏羌走廊”研究的进展,认清藏学及其分子安多学、嘉绒学研究和羌学研究的进展。从检索的情况看,阿坝州的历史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县志和州志都已出齐,并进行了更新;现状研究也有较大的进展。但是,“藏羌走廊”还缺少深入研究和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本人曾对阿坝全州的13县(市)进行过为期两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实地调查了清朝乾隆时期平定大小金川的遗迹、土司官寨遗址、红军长征过阿坝州遗址,并重点实地调查了阿坝全州藏传佛教的格局和现状。[4]对阿坝州的州情及“藏羌走廊”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基于实地调查收集的第一手材料,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阿坝州“藏羌走廊”建设的优势、挑战和对策。

一、阿坝州“藏羌走廊”的特点和优势

探讨阿坝州“藏羌走廊”建设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应当认清阿坝州的区情和“藏羌走廊”的现状、特点和优势,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阿坝州的区情和特点,准确认识阿坝州“藏羌走廊”在生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宗教传播、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所具有的鲜明特点和优势。

阿坝州的区情和“藏羌走廊”的现状。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共辖13县(市),即马尔康市、金川县、小金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壤塘县、松潘县、汶川县、理县、茂县、黑水县、九寨沟县。总面积8.4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14106人(2015年统计),其中,藏族531131人,羌族171508人,汉族187763人,回族30135人。以地理环境划分,可分为农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以次方言划分,可分为安多藏区和嘉绒藏区。北部与青海省久治县、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和碌曲县接壤;西部与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四川省甘孜州相邻;南部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和邛崃县结界;东部与四川省都江堰市、绵阳市和德阳市相邻。[5]阿坝州“藏羌走廊”的特点和优势:

(一)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阿坝州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表现为:第一、生态资源特色鲜明,在世界各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世界级和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如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九寨沟景区、黄龙景区、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省级风景名胜区,如大古冰川-卡龙沟、米亚罗、松坪沟·叠溪海子、三江景区、白河川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勿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宝顶山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等,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第二、人文资源和人文景观别具一格。藏族和羌族的文化和民俗、藏寨和羌寨、藏传佛教、羌族释比文化、土司官寨等,与青藏高原的其它地区(包括其它藏区)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共性中凸显个性,成为中外游客的重要看点,中外探险、休闲、考察研究的好去处。第三、生态资源和旅游旅游转化为生态资本和旅游资本难度小,效果好,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为阿坝州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6]

(二)历史资源和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阿坝州的历史文化主要由远古文化、藏羌古碉文化、土司文化、军事文化、建筑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构成。阿坝州的古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岷江上游、大渡河上游、草原三县和白水江流域,主要的古文化遗址有:茂县的营盘山文化遗址、波西新时期时代遗址、安乡新时期时代遗址、沙乌都遗址、青坡门河坝遗址、撮箕山石棺葬墓群、牟托石棺葬墓及器物坑汶川县的姜维城遗址玉龙土坑墓理县的箭山寨新时期时代遗址、佳山石棺葬墓群及文化遗址、杂谷脑河崖墓群、杂谷脑河流域大石墓马尔康市的哈休文化遗址木尔溪汉代遗址莫斯都岩画群小金县的日隆石棺葬墓群松潘县的松林坡唐代墓葬群岷江上游的砖石墓松潘的古城墙[7]阿坝州的碉楼分为藏碉和羌碉,藏碉以石碉为主,羌碉以土碉为主。以用途划分,有烽火碉或战碉、官寨碉、家碉、风水碉、界碉、庙碉等。据2006年不完全统计,阿坝州境内有680余座碉楼(含残缺碉楼),其中茂县247座,马尔康198座,金川129座,汶川53座,壤塘21座,理县20座,小金12座。[8]主要碉楼遗址有:茂县的黑虎古碉群,汶川县的布瓦黄土群碉,壤塘县日斯满巴碉楼民居,壤塘县曾克寺庙碉群及塔林,马尔康市松岗乡的盘热碉楼,金川县的曾达关碉,理县杂谷脑土司碉等,其中曾克寺庙碉群是藏区最大和唯一的庙碉群。土司文化的主要遗址是土司官寨,明朝在磨河、大小金川河、岷江上游、邛崃山脉地区和古雅州府等地分封了嘉绒十八土司,其中有阿坝州的磨宣慰司、卓克基长官司、松岗安抚司、党坝长官司、绰斯甲宣慰司、促侵安抚司、赞拉安抚司、沃日安抚司、杂谷安抚司、瓦寺宣慰司,现存土司官寨遗址主要有:马尔康市的卓克基土司官寨、马尔康市的松岗直波碉群和土司官寨、阿坝县的华尔功臣烈官寨、汶川县的瓦寺宣慰司官寨等。军事文化遗址,主要是清朝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遗迹。古城遗址,主要有松潘县的松潘古城和小河故城,茂县的悉州城,九寨沟县的南坪古城址,汶川县的威州城遗址、通鹤城遗址,理县的维州城等。城堡,主要有马尔康市的婆陵萨古城堡、嘉南木古城堡、马木多木宗古城堡、石广东古城堡,金川县的叶尔基古城堡,松潘县的靖夷堡遗址,若尔盖县的降碑卡拉(城堡)、抗拉卡拉(城堡)遗址等。[9]

第二、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优势。阿坝州是多民族聚居区,藏族和羌族是该州的主体少数民族,该州的民族文化独特,藏族文化和羌族文化的特色十分鲜明。以藏语三大方言划分,阿坝州属于安多藏区,其文化属于安多文化系统;再以藏语的次方言嘉绒方言划分,阿坝州南部主要通行嘉绒方言,形成独具特色的嘉绒藏区和嘉绒文化;阿坝州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集区,羌族主要聚居于茂县、理县、汶川县等地,以白石崇拜和释比为代表的羌文化为阿坝州的民族文化增光添彩。藏羌文化成为阿坝州民族文化的最大优势。壤塘县棒托寺石刻大藏经及塔林,理县甘堡藏寨,黑水色尔古藏寨,壤塘县中壤塘觉囊派寺院群,悬空古庙,成为阿坝州民族文化的独特载体;阿坝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彩多姿,阿坝州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处,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8处,名胜古迹23处。[10]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黑水“卡斯达温”歌舞、“瓦俄足”歌仙节、白马藏族吉祥面具舞、羌笛演奏和制作技艺等。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藏羌民族多声部民歌,壤塘的觉囊文化,羌族的释比文化,金川的马奈锅庄,马尔康、金川、小金、理县、黑水嘉绒锅庄,九寨沟的南坪花调,茂县赤不苏的“克西格拉”歌舞,松潘的回族花灯等。[11]

(三)宗教传播的特点和优势

阿坝州的宗教种类较为齐全,不仅有藏民族的本教、藏传佛教,羌族的释比,还有汉族的汉传佛教、道教和来自国外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其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藏传佛教,并且在阿坝州可以看到最完整的藏传佛教(五大教派)。据统计,阿坝州共有本教寺庙46座,藏传佛教寺庙207座,其中,宁玛派90寺,格鲁派71寺,觉囊派25寺,萨迦派14寺,噶举派7寺。阿坝州的宗教格局和宗教传播态势的特点:

第一、藏民族的本土宗教本教,寺庙多、分布广、名寺多,如郎依寺、卓登寺、广法寺、苟象寺、象藏寺、噶米寺等,尤其是在松潘和马尔康两地寺庙最多,本教在阿坝州的宗教格局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在整个藏区的本教格局中寺庙最多,影响最大,被称为全国本教的大本营和复兴地。

第二、宁玛派寺庙在阿坝州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嘉绒地区,其源头和主寺(母寺)几乎都在甘孜州的宁玛派主寺噶陀寺、白玉寺、竹庆寺、协庆寺,以及新兴的宁玛派道场色达五明佛学院、白玉亚青寺、塔公藏卡寺和扎西寺,因此阿坝州的宁玛派虽然有红原的麦洼寺、金川的观音庙、马尔康的昌列寺等较知名的寺庙,但是与其它藏区相比,势力较弱,影响较小。

第三、格鲁派在阿坝州影响最大,不仅数量仅次于宁玛派,而且有在藏区有影响的寺庙,如大藏寺、各莫寺、格尔登寺、茸贡寺、安斗寺、大扎寺、达仓拉姆格尔登寺、查理寺、卓仓寺、毛尔盖寺等。该州的格鲁派的源头和主寺主要是格鲁派的主寺甘南州的拉卜楞寺和拉萨的哲蚌寺等,其学经制度和寺规戒律主要效仿拉卜楞寺。

第四、觉囊派不仅在阿坝州一枝独秀,而且在整个藏区影响最大的一个教派,由此构成藏传佛教的第五个教派,形成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并存的格局。壤塘县中壤塘觉囊派三寺(确尔基寺、藏哇寺、泽布基寺)及其传承的觉囊文化,推动了觉囊派的复兴和壮大。

第五、萨迦派和噶举派在阿坝州寺庙少,影响小。萨迦派的源头主要是甘孜州德格县的仲萨寺和西藏的萨迦寺;噶举派的源头主要是甘孜州德格县的八邦寺和西藏的楚菩寺。此外,阿坝州也有伊斯兰教、汉传佛教、道教、基督教传播,但是影响较小。[12]

(四)红色文化遗存和红色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阿坝州不仅是民族地区,也是革命老区。据统计,阿坝州有12个县135个乡被国家民政部和财政部确定为革命老区(革命根据地)。[13]红军长征在阿坝州停留16个月,红一、二、四方面军都在阿坝州留下了许多红色遗址,红军翻越的雪山是小金县境内的夹金山,通过的草地是红原县境内的草地,红军在阿坝州多地召开过许多高级别的会议,开展过多次战斗,并在许多地方安营扎寨。由红军长征过阿坝州的会址、遗址构成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阿坝州文化珍贵资源,而且成为中国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坝州红军长征会址和遗址[14]

会议会址

两河口会议会址

小金县关帝庙,懋功会议


天主堂“同乐会”会址

小金县城


达维喇嘛寺会师大会会址

小金县城东


卓克基会议会址

马尔康市郊


卓木碉会议会址

马尔康市脚木足乡白莎村白赊喇嘛寺


芦花会议会址

黑水县城芦花镇中芦花


沙窝会议会址

松潘县毛儿盖区下八寨乡沙窝寨子(血洛寨)


毛儿盖会议遗址

松潘县毛儿盖上八寨索花喇嘛寺


巴西会议会址

若尔盖县东巴西乡班佑寺


阿坝会议会址

阿坝县格尔登寺


求吉寺西北局会议会址

若尔盖县求吉乡求吉寺

战场遗址

包座战斗遗址

若尔盖县求吉乡和包座乡交界处


扎窝九道梯战斗遗址

黑水县中部、毛儿盖河下游


土门战斗遗址

茂县东部的土门河边


雁门关和板桥关战斗遗址

汶川威州镇附近


杂谷脑喇嘛寺战斗遗址

理县城兴隆街东侧

驻地遗址

茂县苏维埃政府遗址

凤仪镇陕西街宋家烟铺(现县财政局附近)


瓦钵梁子

黑水县东南,与茂县雅都、维城乡交界


色尔古苏维埃旧址

黑水县东,与茂县曲谷、底乡相交


维古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旧址

黑水河下游,距黑水县城50公里


红四方面军总部和川陕省委旧址

理县杂谷脑营盘街武庙内


理县红军遗址

蒲溪城隍庙,薛城娘娘庙、文庙、半边街、校场


绥靖红军城遗址群

金川县城


安宁红军遗址

金川安宁镇


若尔盖班佑寨

若尔盖东南部班佑乡,与巴西乡和羌东乡接壤

其它场所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遗址

小金县达维镇东200米处


红军长征纪念碑总碑

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

(五)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特点和优势

阿坝州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旅游休闲探险是阿坝州重要的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和第三产业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二、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由于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国的大力支援,极大加快了汶川、茂县、理县等受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发展速度和水平比受灾前至少提前了20年,对于阿坝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并积累了一些现代化的管理经验。

第三、阿坝州以治国方略和治藏方略为指导,以国家支援和四川省内支援为动力,结合本州的区情和特殊情况进行社会管理,并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及国内外制约因素,逐渐从管理向治理转变,成为“藏羌走廊”建设的社会治理优势和政治资源优势。

二、阿坝州“藏羌走廊”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探讨阿坝州“藏羌走廊”建设,还应当清醒地看到阿坝州“藏羌走廊”建设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社会治理、文化建设和民族教育、宗教适应和宗教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精准脱贫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当前全国的首要任务是脱贫并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阿坝州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既有明显的优势,又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尤其是牧区和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四县和一些半农半牧区,大力改善民生和提高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还存在许多问题。

第二、就业和健康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由于阿坝州市场经济不发达,缺少经济管理人才和大型企业,不利于阿坝州就业率的提高。同时,阿坝州一些地区深受包虫病和大骨节病等疾病的危害,不仅影响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和生产,而且成为返贫的重要原因。

第三、交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改革开放30多年来,阿坝州的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建成了黄龙机场和红原机场,还开通了高速公路,大大改善了阿坝州的交通,但是,由于自然灾害多发大发,加上还没有通铁路,因此,阿坝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及“藏羌走廊”建设还受到交通的制约。

(二)社会稳定和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地理和历史问题和挑战。阿坝州与甘孜州相邻,与果洛州的久治县和班玛县、甘南州的玛曲县和碌曲县、雅安市的宝兴县和邛崃县、都江堰市、绵阳市、德阳市接壤,不仅处于安多文化和康巴文化的连接地带,深受安多和康巴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羌族文化和嘉绒文化,而且受到四川汉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影响阿坝州社会稳定的因素除了自身的内因,还有来自安多和康区及四川内地的外因。这不仅成为阿坝州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而且对阿坝州的社会治理带来挑战。

(三)文化建设和民族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前所述,由生态文化(生态景观、草地文化)、历史文化(历史名人,大禹和大禹文化)、民族文化(藏族文化、羌族文化等,文化名人)、宗教文化(本教、藏传佛教等,活佛高僧)、军事文化、土司文化、红色文化(红色景观、红色名人)、建筑文化(碉楼、民居等)、民俗文化(歌舞、婚俗、服饰、饮食)、熊猫文化等构成的阿坝文化多彩多姿,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不发达,缺少文化人才,演艺娱乐业、民族工艺产业、特色文化村落和小镇建设等,都缺乏系统的现代化的规划和实施,整体文化力还较弱,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这也是“藏羌走廊”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

第二、民族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阿坝州有1所大学即阿坝师范学院,但是缺少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学校,导致该州职业技术人才短缺,这不仅制约着阿坝州的综合实力和总体竞争力,而且制约着“藏羌走廊”建设的推进和建成藏区第一州的目标的早日实现。并且,其它藏区一样,阿坝州的藏族教育也面临双语教育问题,处理好学好藏语文、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和发挥民族优势,与学好汉语文、增强民族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面的关系,依然是双语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宗教适应和宗教治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与其它藏区同样的宗教问题。寺庙多、僧尼多、活佛多是阿坝州藏传佛教的一大特点,其发展稳定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是宗教尤其是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不适应的问题,主要是寺庙管理问题、跨境学经问题、未成年出家入寺的问题、未经政府批准认定而转世的活佛的问题等。以跨境学经问题为例,传统上,阿坝州的格鲁派僧尼要到拉萨三大寺和甘南州拉卜楞寺等格鲁派主寺朝圣和学经,宁玛派僧尼要到甘孜州的宁玛派主寺噶陀寺、白玉寺、竹庆寺、协庆寺及色达五明佛学等学经,萨迦派僧尼要到西藏的萨迦寺、甘孜州德格县的仲萨寺等寺学经,噶举派僧尼要到西藏的楚菩寺和甘孜州德格县的八邦寺学经。这种跨境学经的传统至今仍产生着影响,成为寺庙管理的一大难题。

第二、阿坝州宗教自身面临的问题。如前所述,阿坝州多种宗教并存,影响最大的是本教和藏传佛教的三大教派—格鲁派、宁玛派和觉囊派,这些教派自身面临的问题表现为:本教与藏传佛教的关系问题,本教僧尼和信众转经时逆向反转与藏传佛教僧尼和信众正向正转形成对立;一些专家、党政部门干部和本教僧人把本教视为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混淆了藏民族的本土宗教本教(“土特产”)与外来佛教藏化后的藏传佛教(“进口货”)的界限。格鲁派因受历史上的政教合一的影响,与政治及“西藏问题”牵扯在一起,对阿坝州的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到2017年,藏区发生自焚事件近1/3发生在阿坝州,尤其是受境外格尔登活佛的影响,格尔登寺成为自焚事件的重灾区;格鲁派内部还存在“多杰修丹”护法神问题(如大藏寺等寺);一些寺院寺规戒律松弛,对僧尼的约束力减弱,一些僧人经受不住世俗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出现了重游方轻学修、物质轻精神、重利己轻利他等倾向。宁玛派因其传承源头在甘孜州的宁玛派主寺和色达五明佛学院等地,跨地学经成为寺庙管理的一大难题。[15]

第三、宗教事务和寺庙管理面临的问题。同其它藏区一样,阿坝州寺院管理的主要方式和措施是管控,“导之有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导之有方”和“导之有效”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从管理走向治理任重道远。

(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同其它藏区一样,阿坝州也存在新建电站、采矿、资源开发、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草场超载和草原沙化等问题。

第二、自然灾害的影响。近年来,阿坝州自然灾害多发大发,相继发生了汶川大地震、茂县泥石流和滑坡、九寨沟地震等,对全州的经济发展、民众的生产生活、交通及脱贫致富和建成小康社会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三、关于推进阿坝州“藏羌走廊”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认清了阿坝州“藏羌走廊”的特点和优势以及“藏羌走廊”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就为提出推进“藏羌走廊”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指明了方向。

(一)加深对阿坝州的州情和“藏羌走廊”的研究和认识

第一、加深对阿坝州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充分认识阿坝州的州情。显然,自由认识了阿坝州的历史和现状及州情,摸清了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与其它藏区的共性和差异(个性),才能认清“藏羌走廊”,从而更好地科学规划和建设“藏羌走廊”。

第二、加深对“藏羌走廊”的研究,充分认识“藏羌走廊”建设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认识“藏羌走廊”是建设“藏羌走廊”的根本前提,应当重视“藏羌走廊”的历史和现状,全面深入地研究“藏羌走廊”,在充分发挥阿坝州藏学家和羌学家及其它领域的专家研究“藏羌走廊”的积极作用的同时,通过召开研讨会、课题招标、开展咨询等方式,发动全国藏学、羌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宗教学、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藏羌走廊”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的系统研究,在精准把握“藏羌走廊”的现状、特点、规律、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符合阿坝州特点的“藏羌走廊”建设的科学规划并科学实施。

(二)加快阿坝州“藏羌走廊”建设与国家战略对接

第一、“藏羌走廊”建设与国家“藏羌彝走廊规划”和四川省的藏区治理方略对接,把“藏羌走廊”规划纳入“藏羌彝走廊”规划,以利于阿坝州“藏羌走廊”建设被列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和四川的发展规划。

第二、“藏羌走廊”建设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接,力争将阿坝州“藏羌走廊”建设规划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划,使阿坝州“藏羌走廊”建设搭上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和西部大开发的“便车”。

第三、“藏羌走廊”建设与国家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对接。通过加大对红色文化的保护,科学利用红色资源,尽快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资本,使红色文化资源和资本成为阿坝州“藏羌走廊”建设的强劲动力。

(三)完善阿坝州已有的旅游文化创意和规划,把旅游业作为脱贫和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

统筹谋划和开展将生态文化旅游、藏羌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熊猫文化旅游。对此,阿坝州已有很好的旅游文化规划和成功经验:一是打造“藏羌文化风情走廊”。以汶川县绵禹帝祭坛为起点,沿理县、马尔康、金川、壤塘一线,打造“禹情绵池”、“羌情桃坪”、“温情古尔沟”(木城寨-狮子坪水库)、“枫情米亚罗”、“激情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西索村)、“慈情观音桥”(金川观音庙和观音桥镇)、“悟情中壤塘”(觉囊文化、棒托寺石刻大藏经和塔林、曾克寺庙碉群和塔林)。二是打造“九寨沟-黄龙国际精品文化旅游区”。以九寨沟和黄龙为平台,以藏羌文化为基调,建成国际性精品旅游文化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是打造“黄河大草原文化旅游区”。以若尔盖、红原、阿坝县黄河大草原为核心,辐射壤塘、松潘等地,开发大草原文化。打造唐克河曲马、美朵湖、达仓拉姆格德寺景区、墨桑官寨和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四是打造“羌文化旅游区”。以茂县为核心,开发羌族文化。打造“云朵上的迷宫”—萝卜羌寨黄土建筑群落及民俗和释比文化保护区,在紫坪水库区建设融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藏羌碉楼建筑群落和乐园。将茂县凤仪镇打造成羌族文化旅游名镇,依托桃坪羌寨、黑虎羌寨、西羌第一村、萝卜羌寨等,建设集中展示羌族的民俗、饮食、释比、服饰、建筑、歌舞、羌笛文化的主题公园和旅游区。五是打造“大熊猫文化旅游区”。阿坝州境内有卧龙、四姑娘山、九寨沟、宝沟等11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拥有野生大熊猫400多只,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聚居区。以卧龙大熊猫为品牌,辐射四姑娘山、九寨沟、毕棚沟、三江、草坡等地,开发大熊猫文化。六是打造“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以马尔康市为核心,向黑水县、金川县、小金县和理县延展,开发嘉绒藏族农耕文化、碉楼文化、土司文化和嘉绒藏族风情。打造“石头部落”甘堡藏寨、米亚罗八角碉、黑水色尔古藏寨、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土司官寨、沃日土司官寨、斯甲土司官寨,展示嘉绒藏族风情和土司文化。依托卓克基会议会址、两河口会议会址、格勒得沙苏维埃政府遗址、金川老街红军城等,建立“红军长征过雪山”主题公园和旅游区。依托金川观音庙、马尔康市的毗若圣窟、大藏寺、昌列寺,理县的宝殿寺,打造藏传佛教名胜古迹体验旅游。七是打造“大冰川生态旅游区”。黑水县的达古冰川是全球海拔最低、面积最大、离中心城市最近的冰川,依托达古冰川,打造大冰川生态旅游区。[16]

(四)加快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的速度

第一、尽快把阿坝州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阿坝州在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实践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如关于旅游文化的创意和规划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新时代,还需要加快将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和文化资本的速度。为此,亟待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步伐,把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宗教资源、熊猫文化资源等有效地整合起来,充分发掘和发挥阿坝州文化名人、红色名人和经济名人(企业家)的积极作用,如著名藏学家毛尔盖·桑木旦(1914-1993),老红军天宝(1917-2008)、杨东升(1918-1982),歌唱家容中尔甲,作家阿来等,并通过“借脑”、“引智”,以推进“藏羌走廊”建设为契机和平台,充分有效地把阿坝州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资本。

第二、尽快把研究阿坝州和“藏羌走廊”的成果转化为政策和项目。一方面,大力提高关于阿坝州和“藏羌走廊”的战略性和应用性研究,并尽快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操作性的规划和项目;另一方面,在“藏羌走廊”建设及其它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估中,重视发挥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

(五)加强治国方略和治藏方略的贯彻落实

第一、将阿坝州“藏羌走廊”建设和阿坝州的治理置于国家的治藏方略之中谋划和实施。把中央“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治藏方略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阿坝州的治理和“藏羌走廊”建设的实践中,统筹谋划阿坝州的发展与“藏羌走廊”建设,充分发挥全州党政干部和群众的积极作用,形成加快发展和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合力。

第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切实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不断减少和化解阿坝州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不适应的方面,不断扩大和强化其相适应的方面,充分发挥阿坝州宗教名人尤其是藏传佛教高僧活佛的积极作用,包括已圆寂的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1926-2000,生于若尔盖),健在的联波活佛(哈尔哇·嘉木样洛周丹贝仲美,各莫寺总法台,1948-)、三世安曲活佛(查理寺,1944-)、七世达扎活佛(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大扎寺,1967-)、六世卓藏仓活佛(嘉木样格勒永登加措,卓藏仓寺,1971-)、健阳乐住活佛(藏哇寺寺主,1979-)等,不断增强藏传佛教对全州僧尼和信众的凝聚力和对国家的向心力,引导广大僧尼和信众为“藏羌走廊”建设贡献力量。

(六)把推进阿坝州治理现代化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国策紧密结合起来

第一、“管好肚子”与“管好脑子”并重。在阿坝州的发展中,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民生工程”与“民心工程”并重,物质治理与精神治理并重,把解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和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满足广大民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17]

第二、在阿坝州的治理中以法治理与以德治理并重。依法治国和依法治藏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在阿坝州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繁荣文化、管理寺庙、保护生态和建设“藏羌走廊”的进程中,都应当树立法治思维,践行依法治理的理念和规范,推进阿坝州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以德治理的重要作用,以法治达到口服,以德治达到心服,实现法安阿坝州,德润阿坝人,从而最大限度的凝聚人心,确保阿坝州民众安居乐业和社会长治久安。

第三、促进阿坝州的建设与“藏羌走廊”建设从管理走向治理。管理的目的和目标是维持现状,治理的目的和目标是改变现状。阿坝州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生态建设及“藏羌走廊”建设应当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新的治藏方略为指导,结合阿坝州的区情和实际,遵循现代社会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深化对阿坝州和“藏羌走廊”的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善于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提升阿坝州社会治理的效能,增强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协同性、预见性、精准性和高效性,更好地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治理合力,增强治理的效力和威力,减少治理的成本和代价,不断消减妨碍“藏羌走廊”建设及制约阿坝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和凝聚人心的各种因素,在推进国家治理和藏区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阿坝州及“藏羌走廊”治理的现代化。